科技賦能文物藝術品交易”研討會在京召開
4月12日,由北京市文物局、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北京拍賣行業協會聯合主辦,北京易元數科文物藝術品產業發展研究院、北京農展國際傳媒有限公司承辦的“科技賦能文物藝術品交易”
研討會在京召開。該活動還得到北京市商務局、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管理中心支持,相關政府主管部門、行業協會、研究機構、經營企業等代表共計100 余人參加。
北京市文物局一級巡視員向德春,中國拍賣行業協會會長黃小堅,北京拍賣行業協會會長甘學軍先后致辭。
向德春在致辭中表示,經過三十年的發展,以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為主體的文物藝術品交易市場發展呈現出與時俱進、日新月異的巨大變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為北京建設全國文化
中心做出重要貢獻。北京已經成為與倫敦、紐約、香港齊名的國際文物藝術品交易中心。北京市文物局將積極落實“科技賦能文化產業、文化賦能城市發展”的要求,按照《北京市“十四五”時期推進國際文物藝術品交易中心建設規劃》中“構建數字化發展格局”的任務目標,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北京文物藝術品產業高質量發展。
黃小堅在致辭中對北京在我國文物藝術品拍賣發展的三十年間取得的成就給予充分肯定。他指出,過去疫情三年,是科技賦能才使得拍賣行業渡過難關,并建立起網絡拍賣新業態。他認為,“科技”是文物藝術品交易市場騰飛的翅膀,希望通過研討,充分交流科技運用的實踐情況及取得的初步成果,論證科技對于文物藝術品市場發展的積極作用,提出更快、更好實現科技賦能的方向、路徑和方法。他表示,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后疫情時代經濟重啟之年,相信通過科技的運用,未來在企業管理、交易模式、數字藝術、產業服務、行業監管等方面會有新的突破、變革和面貌。
甘學軍在致辭中回顧三十年來科技帶給文物藝術品拍賣的變化,尤其是疫情期間科技在輔助行業管理和保障企業經營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他表示,科技賦能使文物藝術品能夠在更多層面、
更多角度、更深層次得到運用,促進文物藝術品市場的進一步提升。他認為,面對當下互聯網時代、后疫情時代,我們應該借助科技的力量,踔厲奮發、砥礪前行。
研討會邀請中國拍賣行業協會藝委會秘書長余錦生,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藝術品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黃雋,中國藝術經濟研究院(李可染畫院)研究員、原濰坊銀行董事長史躍峰,保利文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蔚,北京易元數科文物藝術品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金東偉等嘉賓圍繞不同主題發表演講。
中拍協藝委會秘書長余錦生就《拍賣市場之現狀、問題、業態及科技賦能》發表主旨演講,他以近年來全球、全國、北京三個層面的文物藝術品拍賣數據為切入點,分析現狀,指出當前在
競爭秩序、市場活躍度、誠信規范、生存狀況、市場結構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對文物藝術品市場業態進行剖析,分析供給方、經營方、需求方、產業服務方、公共服務方等五大主體之間的關
系和責職,提出業態建設五大任務。同時,結合行業發展趨勢,對科技在行業監管、市場交易、藝術產品和產業服務中的運用提出諸多設想與建議。
研討會還以“科創引領共贏未來”為題,邀請北京市文物局文物市場管理處處長、二級巡視員張軍,北京榮寶拍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丹丹,北京古玩城有限公司總經理肖風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工業互聯網與物聯網研究所業務發展部副主任馬超,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交互媒體藝術設計研究所所長張烈,易拍全球文物藝術品在線交易平臺CEO紀曉蒙,企業家、知名收藏家曲繼斌進行圓桌研討,各自分享了對行業數字化轉型以及文物藝術品市場未來發展的真知灼見。
研討會最后發布《科技賦能文物藝術品交易北京宣言》,共提出八項倡議:一是推動文化惠民,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二是推進產學研用協同,改善行業科技生態;三是推進文物數字時代國際標準制定推廣;四是加強數字治理,維護市場公平;五是推進交易技術升級和交易平臺建設;六是推進文物流通企業數字化轉型;七是推動文物大數據與金融等產業融合;八是推廣數字化展覽、數字經營模式。